
石靜怡姐妹 (景新支會)
我感謝西台北支聯會「公共事務專員」這項新召喚,讓我有機會協助採訪2009年「吾愛吾家獎」得主之一的口足知名畫家-楊恩典女士。這段南下高雄幾乎一整天的採訪經驗,我就像上了一堂震撼教育課程般,深刻地體驗何謂恩典、信心、奇蹟和博愛。
身為單成的我在楊女士身上學習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於婚姻她那深切的渴望及期盼獲得神祝福的極大信心。生下來就沒有雙手的她,外在的某些條件並沒有讓她失望和灰心,她十多歲時就像每個女孩子一樣渴望擁有愛情,藉著信心她一次又一次地向神祈禱,體貼的丈夫和乖巧的女兒她都視為是神給她的應許及祝福。
為人妻、為人母的祝福在楊女士身上並非憑空到來,如同我們所知道的祝福總在苦難考驗之後才會到來。想要為人妻,幾次戀愛的經驗都以父母反對而收場;想要為人母,她從不孕到二次流產的經驗對於擁有孩子依然有所盼望。她和丈夫陳信義先生之間的戀愛過程及他們如何克服家人反對的精采故事,在此不多詳述,您可以在楊女士的第二本書《那雙看不見的手》中得知細節,我只想說在她身上印證了經文中說的:「在神,凡事都能。」(馬太福音19:26)。
另外,讓我既感動又欽佩的是楊女士的先生,他們這段婚姻約有七年了,他自結婚以來成為幫助妻子的另一雙手,縱使楊女士可以用腳獨立完成許多事情,但也因為她沒有雙手的不方便,陳先生比起一般男人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打理家務,看似沉默、木訥的他,用行動來證明他對妻子和女兒的愛。他告訴我們:「婚姻關係要維持得長久,要去負擔對方所不能負擔的事情。」更特別的是,他的爸爸從一個以前完全不做家務的男人,受到兒子的影響,現在也會挽起袖子洗洗碗、掃掃地了!
一整天的採訪,當我們搭上高鐵返回台北,我的心悸盪著今天歷歷在目所發生的一切,讀著楊恩典女士寫的書《那雙看不見的手》,我在想,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們是否會不自覺地忘記了那雙行奇蹟的手,那雙為了我們的罪而被釘的手,那雙充滿恩典的手,那雙永遠向世人伸出的慈悲之臂,那雙偉大而看不見的手?
身為單成的我在楊女士身上學習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於婚姻她那深切的渴望及期盼獲得神祝福的極大信心。生下來就沒有雙手的她,外在的某些條件並沒有讓她失望和灰心,她十多歲時就像每個女孩子一樣渴望擁有愛情,藉著信心她一次又一次地向神祈禱,體貼的丈夫和乖巧的女兒她都視為是神給她的應許及祝福。
為人妻、為人母的祝福在楊女士身上並非憑空到來,如同我們所知道的祝福總在苦難考驗之後才會到來。想要為人妻,幾次戀愛的經驗都以父母反對而收場;想要為人母,她從不孕到二次流產的經驗對於擁有孩子依然有所盼望。她和丈夫陳信義先生之間的戀愛過程及他們如何克服家人反對的精采故事,在此不多詳述,您可以在楊女士的第二本書《那雙看不見的手》中得知細節,我只想說在她身上印證了經文中說的:「在神,凡事都能。」(馬太福音19:26)。
另外,讓我既感動又欽佩的是楊女士的先生,他們這段婚姻約有七年了,他自結婚以來成為幫助妻子的另一雙手,縱使楊女士可以用腳獨立完成許多事情,但也因為她沒有雙手的不方便,陳先生比起一般男人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打理家務,看似沉默、木訥的他,用行動來證明他對妻子和女兒的愛。他告訴我們:「婚姻關係要維持得長久,要去負擔對方所不能負擔的事情。」更特別的是,他的爸爸從一個以前完全不做家務的男人,受到兒子的影響,現在也會挽起袖子洗洗碗、掃掃地了!
一整天的採訪,當我們搭上高鐵返回台北,我的心悸盪著今天歷歷在目所發生的一切,讀著楊恩典女士寫的書《那雙看不見的手》,我在想,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們是否會不自覺地忘記了那雙行奇蹟的手,那雙為了我們的罪而被釘的手,那雙充滿恩典的手,那雙永遠向世人伸出的慈悲之臂,那雙偉大而看不見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