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令 行 會長 (支聯會會長團)
古文三字經中有一句名言:「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的意思是,玉石不經過雕琢,除去雜質,就不能按形狀切割成不同的器具。玉是一種礦石晶體,質地純淨、色彩美麗。美玉一般都是藏在普通礦石之中,要切除外圍的粗石才可以見到。
一塊玉石若未經雕琢,它的價值就不會彰顯,但是一旦雕琢成器,就有可能流傳千古,受人喜愛。翠玉白菜是在故宮長年展出的一項玉器,傳說是清朝光緒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妝。它本是一塊青白二色混雜的翡翠,但是在匠人的巧思妙手中,白色部份被雕琢成白菜的葉柄,綠色部份被雕琢成菜葉,還有一隻螽斯和一隻蝗蟲攀附在菜葉上,栩栩如生。螽斯和蝗蟲都是繁殖力旺盛的昆蟲,白菜又兼備青、白二種顏色,所以這顆翠玉白菜的整體設計蘊含了「清清白白」、「多子多孫」的內涵,正是父母對出嫁女兒的期盼。而這顆翠玉白菜的藝術價值,也就遠遠超過了原來的青白色翡翠原石。
玉石是死物,只能被動的期待匠人的賞識與雕琢。但我們不同。神創造世界時就將萬事設計了對立(尼腓二書2:11),為了完成人生的永恒目的,神也為我們設立了對立的逆境(尼腓二書2:15)。不過我們可以主動的選擇是否願意接受挫折、考驗和磨難的雕琢,藉此向主証明我們的信心,並將自身的精粹展現。一旦雕琢完成,那麼我們將會發現,我們的靈性更為增長茁壯,我們與神的關係也更加密切。因為神已經給我們這樣的應許:「…我的兒啊,你要知道,這一切事情都將給你經驗,對你有益處。」(教約122:7)